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64/2011-00269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雁荡山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11-02-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2010年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及2011年工作思路
时间:2011-02-28 09:44:05 浏览次数: 来源: 作者: 字号:[ ]

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施“大雁荡、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以打造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全国一流的风景区名胜区、世界知名的地质公园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客源市场拓展和景区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按照年初的部署,扎实有序地推进。2010年,共接待游客237.19万人次,同比增长19.12%;经营收入7550万元,同比增长30%;旅游业总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19.2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加快推进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开工松溪景观大道建设及入口环境整治。启动大型游客集散中心前期工作,邀请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进行规划方案设计、编制。着手羊角洞景区停车场和入口改造。改造完成响岭头范围路灯一期工程和人行道整修工程。启动能仁寺、燕尾瀑、筋竹涧的整体开发前期工作,着手《燕尾瀑-能仁寺-筋竹涧旅游景区开发控制性工程详细规划》的编制。完成白芙线复线一期工程立项并完成桥梁工程招投标。投入100多万元基本完成局办公楼及大院环境整治工程。完成灵峰景区出口改造并获浙江省2010年度景区建设佳作奖。积极开展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三规”对接工作,为“十二五”期间“大雁荡、大旅游、大产业”的项目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共安排项目27个,土地面积3288亩。积极推进奥特莱斯、冷水窟游憩区、生态体育公园、金海湾等项目落地和雁荡山影视城、旅游度假区、芙蓉池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

(二)以“对接世博,接轨高铁”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客源市场。

一是积极对接上海世博。加大上海市场的宣传力度,投入50万元在世博园浙江馆播放雁荡山景区专题片;组织各旅行社随温州市赴上海参加“对接世博,走进温州”系列活动,在上海等地旅行社发放“看世博,游雁荡山”宣传折页10万份,努力巩固雁荡山传统客源市场。二是扩大媒介宣传。2010年下半年投入1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经济半小时》等栏目宣传雁荡山旅游品牌。在浙江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广东南方卫视、厦门和省内各地等电视台播放雁荡山形象片。协助中央电视台、日本NHK摄制《雁荡飞人》和《今日中国》。在厦门至福州高铁通车之际,在动车《旅客报》上宣传雁荡山景区。通过投放广告,扩大了雁荡山旅游品牌的宣传。三是扩大客源地营销。制定调整了对组团旅行社的优惠奖励政策,通过客源市场的旅游单位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邀请旅行商来雁荡山踩线,努力拓展新旅游客源市场。四是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加浙东南旅游联合体、金丽温旅游联合体组织的各类促销活动,参加联合体组织召开的各种活动,被联合体评为2010年度先进景区。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协同楠溪江、洞头、温岭等景区进行联合促销,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五是加大节庆及推介宣传。圆满完成总投入1300万元的第三届“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各项工作,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雁荡山)夫妻文化旅游节”活动。组织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浙江省旅游交易会。举办首届雁荡山风光摄影作品评选活动,编制出版了《雁荡山摩崖碑刻》、《历代名人画雁荡》、《雁荡山旅游手册》和《雁荡山导游图》等宣传资料。

(三)加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

一是加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严格按照地质遗迹分级保护的要求,对地质遗迹资源实行立体保护,明确划定了核心保护区、风貌恢复区、生态保护区和人文历史保护区的保护等级和范围,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制度,严禁在保护区内进行开山采石等破坏地质原貌的活动。进一步完善雁荡山地质公园的标识、标牌。开展地质灾害的调查防治工作,建立隐患地段的隔离带等防治措施。二是开展地学科研、科普活动。开展主园区水文地质综合调查,为合理治理提供了科学详实的依据。举办了中国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宣传周活动,加强地质科普宣传。多次召开地质公园管委会办公室办公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工作,做好与东、西园区的沟通联系工作,确保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博物馆建设,从不同角度充分展示了地质公园的地质地貌和人文历史。开辟了地质遗迹考察线路,增设地质遗迹景点指示牌、科普说明牌。组织参加国土资源部首届举办的 “龙虎山”杯的地质遗迹摄影比赛。三是推进《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做好管委会办公室财政立户工作。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下达的2009年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资金工作。

(四)以游客满意为标准,进一步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景区管理。针对景区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科学化、操作程序化、服务规范化。树立“以人为本、游客至上”的人性化管理服务理念,完善制度,明确职责,严格考核,提高景区的整体形象,提升游客对雁荡山的满意度。二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扎实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切实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完善《摄影人员管理办法》。开展导游员星级考核管理,形成符合旅游市场规律的导游收费机制。举办了第三届雁荡山导游大赛,提升导游的素质。雁荡山选送的4名导游在2010年温州市金牌导游大赛上进入前10,并获得第二、三的好成绩。景区导游还荣获全国高级导游、全国优秀导游称号。修改并完善了导游词。与雁荡山旅游学校联合创办了导游大专特招班,通过人才的培养,保证导游队伍的稳定与素质提升。加强景区广告管理,使广告设置与景区总体环境更为协调。三是加强景区交通体系建设的前期工作。着手研究建立景区内部统一交通体系,制定初步方案,与有关单位和原车主进行具体商谈,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景区交通与5A景区严重不适应的局面。积极推进雁荡山火车站至景区道路建设。四是加强安全管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森林防火、景区游览、食品卫生、宾馆饭店消防、景区治安交通、大型活动等方面的安全工作,加强日常检查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切实维护景区安全稳定。五是加强环境整治。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对擅自违章建设破坏景区资源的行为,坚决依法打击。依法查处各类违章建筑,全年共拆除违章建筑15户,计 1200多平方米。

(五)以创建学习型景区为主线,全面加强机关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理顺体制、机构、编制和内部人事关系。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起草并反复修改提交乐清市委、市政府研究的体制、机构、编制建议,对全局人事关系户头开展彻底的摸底清查,与乐清和温州市调研组及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全力以赴争取理顺管理体制。

二是大力推进学习型景区创建。扎实推进为期三年的学习型景区创建活动,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及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开办系列讲座,举办了计算机操作、中层干部、高中文化等培训班。开展了各种富有特色的岗位练兵、征文比赛等活动。

三是切实加强作风和制度建设。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加强机关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强化督查机制,建立工作业绩评估考核体系,切实加强日常督查,全年共召开重要工作与重点工程督查汇报会7次,重点工程推进会4次。加强制度建设,修改完善了《党委会议事规则》、《公务接待工作管理规定》等九项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一套较为系统、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内部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有章理事,按制度管人、管财、管事。

四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开展“优秀工人之家”、“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等创建活动。灵峰和大龙湫景区站开展申报温州市文明景区工作。

同时,积极探索局属企业优化经营管理新路子,加强对局属企业的指导监督管理,推进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全年共安排资金513万元支持下属企业保民生、保稳定、保经营,没有突破年度的计划预算。加强离退休老同志的管理和服务,争取解决了局机关编内离退休干部的待遇问题,高度重视土地征用工相关工作。

一年来,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各方面工作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绩。总的来讲,发展态势是良好的,各项工作开展是顺利的,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十二五”时期雁荡山风景区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雁荡山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大雁荡、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按照“规划先行、投入加大、配套完善、项目支撑、体制理顺”的工作思路,搭建投融资平台,拉长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价值链,进一步提高雁荡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推进雁荡山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把雁荡山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服务优质、配套完善的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的风景名胜区、世界知名的地质公园。积极争取启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到2015年,5年完成总投资10.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0倍(十一五期间雁荡山完成总投资1.1亿元)。游客量达到36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6亿元。

(二)主要任务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雁荡山将全力推进风景旅游发展十大项目,具体如下:

1、旅游内外环线工程。总投资1.8亿元,十二五期间建成。其中内环线雁荡山白芙线局部复线工程投资0.5亿元,2011年开工建设,外环线雁荡山北部旅游环线工程投资1.4亿元,2011年开工建设。

2、旅游接待设施提升工程。总投资3.2亿元。海上乐园高星级酒店项目,总投资2.5亿元,2011年建成开业。新建名景山庄酒店项目,总投资0.4亿元,2012年上半年建成开业。雁荡宾馆改造提升项目,投资0.3亿元,2011年完工开业。

3、世界地质公园整合提升工程。2011年完成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科研科普工作,加强与国内和国际世界地质公园的交流与合作,协调东西园区落实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评估整改意见,完成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地质公园保护、建设工作任务。十二五期间总投资1亿元。

4、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包括大型停车场、游人服务中心、旅游交通换乘中心。2011年完成前期工作,2012年力争开工建设。

5、核心景区环境整治工程。总投资1.5亿元。2011年完成松溪大道整治与绿化工程和景区主要道路景观路灯工程,2011年开工修复核心景区污水处理工程,“二灵一龙”沿线环境整治工程力争2012年开工建设。

6、燕尾瀑-能仁寺-筋竹涧旅游线路开发项目。总投资0.5亿元,2011年完成前期工作,2012年力争开工建设。

7、数字雁荡山建设与信息化提升工程。总投资0.5亿元,2011年完成前期工作,2012年力争开工建设一期工程。

8、景区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工程。更新旅游交通营运车辆,改革现行雁荡山景区旅游交通体制,建立旅游交通线路,开展站台等交通设施建设。总投资0.5亿元, 2011年力争完成。

9、旅游品牌培育工程。创新宣传促销工作,继续办好中国雁荡山夫妻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争取温州、乐清两级政府支持继续在中央电视台投放雁荡山旅游品牌广告。十二五期间计划总投入1.2亿元,不断扩大雁荡山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提高美誉度。

10、学习型景区创建和团队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为期三年的学习型景区创建活动,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抓紧培育和引进紧缺的风景旅游专业管理与技术人才,为雁荡山跨越式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支撑。

三、2011年工作思路

雁荡山风景区2011年工作思路是:以落实和实施“十二五”期间十大项目为重中之重,按照“项目大建设、产业大培育、管理大提升、环境大整治、品牌大塑造”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雁荡山“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的落地和启动,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打好雁荡山“十二五”风景旅游和地质事业发展的开局攻坚战。2011年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人次达到274万,同比增长15.5%;门票收入达到8500万元,同比增长13%;旅游业总产值达到22.5亿元,同比增长15%2011年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做好投资1.5亿元的雁荡山大型游客集散中心建设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投资4000万元的白芙线复线一期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核心景区交通拥堵问题;做好投资5000万的元筋竹涧-能仁寺-燕尾瀑旅游新线路开发前期工作,2012年力争开工建设,促进核心景区扩容和提升;努力完成大龙湫等景区内游步道整修工程;开工建设响岭头路灯改造二期工程、羊角洞停车场和入口改造建设工程;启动雁荡山外围景区旅游线路开发前期工作;支持投资9亿元雁楠公路建设;支持投资1.4亿元的雁荡山北部大荆旅游环线建设;全力推进雁荡山火车站至景区的道路建设。

(二)加大旅游产业的培育力度。

按照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要求,针对雁荡山现有旅游配套产业严重短缺的现状,把旅游产业的培育作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力推进雁荡山海上乐园、雁荡山金海湾旅游项目、雁荡山生态体育公园、名景山庄酒店的建设,确保海上乐园高星级酒店和雁荡宾馆改造项目建成开业;支持雁荡山奥特莱斯购物中心、西门岛影视基地的建设;推动雁荡山旅游度假区(选坑)、雁荡山冷水窟游憩区、芙蓉池中高端亲水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

(三)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

以一流的标准,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成“数字化雁荡山”。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建成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游客在雁荡山能得到更好的服务;及时、准确、完整地采集各景点和服务机构的原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科学分析,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动态监控、科学管理。在目前现有的基础通讯平台、基础数据库平台、门禁系统、数字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启动编制《“数字雁荡山”规划》,设置电子显示导引系统(LED大屏幕联播系统),初步实行智能办公系统(一期),启动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信息安全体系、管理保障体系和信息化标准规范,地理信息系统,交通治安监管系统等方面的建设。

深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完善景区管理制度;加强督查考核,做好景区常态化管理;树立“以人为本,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提升景区服务,突出人性化服务,使景区的管理与服务真正达到5A景区的标准。

加强安全管理。落实景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多轨齐下、上下联动,加强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消除安全隐患;认真做好维稳、信访、投诉受理工作。

强化旅游行业监管,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升导游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星级导游员评定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打击无证导游,净化从业环境,加强导游大专特招班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机制建立,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完善旅游信用体系。加强景区摄影人员、景区广告管理,力争完成景区新旅游交通体系的建立,全面提升景区内部交通服务水平。

(四)大力开展景区环境整治。

完成松溪景观大道及入口景观整治建设,整治入口大道周边环境,提升景区入口整体形象;启动核心景区中灵岩、三折瀑入口改造前期工作。开展雁荡山“二灵一龙”沿线环境整治,开展立面改造和“三线”地埋的前期工作,大力开展景区治脏治乱和绿化美化工作;启动修复雁荡山核心景区污水处理工程。积极争取启动雁荡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前期工作。

(五)全面加强世界地质公园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完成《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并向省国土厅、国土资源部报批;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邀请有关机构和专家,研究景区水资源恢复保护工作;支持大荆-雁荡引水工程的后续配套供水工程建设,逐步解决景区过度采用地下水和景点源头取水的问题;引进地质科研机构、地质专家整理、归类地质遗迹类型目录,在雁荡山地质公园保护、建设、利用方面加强指导,深化对“雁荡山地貌”的研究;加强与香港等国内外地质公园的联系沟通,加强协调沟通东、西园区工作,整合和推动地质公园整体发展。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可持续发展及发展地质科普旅游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使地质公园的保护、开发建设和地质科普旅游发展成为雁荡山旅游新亮点。

加强雁荡山博物馆建设,充分发挥雁荡山博物馆的研究、采集、保存、传播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营造优美有序的参观浏览环境。充分发挥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做好地质科普宣传工作。

(六)拓展宣传营销。

宣传营销工作按照计划性、针对性和效益性的要求,科学准确定位,积极拓展营销思路,创新营销方法;细分市场,制定多元化、差异化的特色营销策略,依托大媒体,努力提升雁荡山旅游品牌;争取上级政府支持继续在中央电视台进行形象宣传,完成雁荡山高清版宣传片拍摄,制作雁荡山系列宣传品,启动历史文献资料编辑工作。巩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客源市场,重点拓展珠三角、华北、华中、台湾、东南亚国家等客源市场。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和消费理念转变,加强雁荡山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旅游产品线路的包装开发,创新办节方式,继续办好“中国雁荡山夫妻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

(七)加强党建工作,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努力争取理顺体制。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向温州市委、市政府汇报并与温州人事编制部门沟通,根据风景旅游事业发展需要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执法授权或委托;根据体制改革方案对机关进行“三定”;努力争取解决人事方面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推动《雁荡山风景区管理条例》在省人大的立法工作。

落实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信访举报和案件查处等工作,要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做好干部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在落实和完成重要工作和重点工程责任中考察考验干部,强化干部干事创业的创劲、干劲,提升干部的政策业务素质,加强局中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学习型景区建设。总结评估学习型景区启动之年的工作成效,完善局管干部学习档案,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局管干部的学习培训,增强团体的执行力。抓紧引进、培养一大批景区紧缺人才。

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巩固“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取得的成效,着重在完善督查机制、建立责任落实与责任追究管理办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考核与奖惩措施、干部使用等进行挂钩,形成长效机制。

加强对局属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管。努力解决历史遗留的下属企事业单位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优化局属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强对局属企业的指导监督管理,深化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的作用,凝心聚力,促进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于风景旅游事业中去。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