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省保”升“国保”!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2019-10-18 13:54:04 浏览次数: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周开阳 字号:[ ]

龙鼻洞内景。

10月16日傍晚,“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消息开始刷屏朋友圈,这一消息的发布,表示乐清市继南閤牌楼群、高氏家族墓地、真如寺石塔、乐清东塔之后,又多了一张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金名片”,目前乐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5处。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位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市雁荡山风景区龙鼻洞内,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沿山势而分布。龙鼻洞上下共三坛,摩崖主要分布在第一坛两侧岩壁,左壁尤为密集分布;碑大多竖立在二、三坛平地上,少数嵌在崖壁间。这批摩崖题记上起唐代,下迄现代,共94处,其中碑刻12方。分为题名、题字、诗刻、记游等,书体皆备。

洞壁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历朝历代游客的题记,有宋代科学家沈括的题刻,明代总兵杨宗业的草书诗碑和民国时的教育总长傅增湘题书的碑文等,距洞口约50米的路旁一个岩石上,还有朱熹所书的“天开图画”四字。此洞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嶂右第一洞”,外界誉为“雁山碑窟”。

“雁山碑窟”龙鼻龛

龙鼻洞在灵岩寺右侧的插龙峰下,是灵岩景区之内比较有名的景点。龙鼻洞之内有着众多的摩崖石刻,留下了许多古时文人墨客来雁荡山游玩所留下的诗句歌词,是极其珍贵的文物。

龙鼻洞又名龙鼻龛,登临游玩可从寺后或寺旁的石蹬小路盘旋而上。洞口朝南,正对玉女峰。洞深宽各约10米,高约100米。紫黑色两壁顶端按合处,中嵌一条青铜色横石,鳞甲宛然,酷肖一条巨龙蜿蜒下绕,将至洞底,垂奏瓠,一爪据地,好像是保护颔中之珠。此洞崖碑刻特多,计有历代摩崖碑刻90多处,为文人墨客拜谒之地。被称为“雁山碑窟”。

游客对龙鼻洞的评价很高,传播最广的自然是徐宏祖《游雁荡山记》中所描述的:“出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劈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为屏霞嶂。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也称之。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润泽,颇有鳞爪之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内自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

1983年12月出版《乐清文物(第二期)》刊发过题为《名山古洞胜迹犹存》的游记,对龙鼻洞的摩崖题刻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金秋的一天,我有机会赴雁荡山对该处景观和众多前人题刻,观赏查对了一番,感受至深,获益非浅。据说目今雁山游者,未到过龙鼻洞的不少,实属憾事。故此漫笔,以助游兴。

游山览水,勒石留题,这是前人的旅游意趣,在历代文人中,蔚成风气。题刻之多,是由于景观之胜绝。龙鼻洞并不幽深神秘,也不险峻惊人,又不象观音、北斗二洞层楼重叠,高广出众,它是以洞内岩石的奇趣著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说它是“嶂右第一奇”;嶂,即灵岩寺后彩色斑斓的屏霞嶂。

洞中现存唐以来的摩崖石刻,琳琅满目,雁荡山刻石中的历史悠久者,几乎尽萃于此,更使景色增辉。在诸多洞窟中,独一无二,堪称奇观。

灵岩寺右侧,奇峰突兀,竹木葱郁,移履期间,一种清幽之感油然而生。这里有小径西至小龙湫,径旁一石蹬山岭,循此上坡便是龙鼻洞。岭旁近处一巨石,面北,平如刀削,上有二处摩崖,一处是高1.46米、阔80厘米的诗刻,行体直书:“石龙滴滴鼻中水,二十名泉类莫齐。头白山翁贪漱齿,杖藜逐日过桥西。”署款是:“灵雁岩主横川如洪书。咸淳七年八月□日。”距今已六百多年了。

摩崖虽历时久远,并受风雨侵蚀,但笔画大多还较清楚,从容稳健的笔意尚存。诗中那位六百余年前扶杖而行的白头山翁,隐隐犹见,耐人寻味。看来这位颇有才情的灵雁岩主,并非一般和尚。另一处是:“州(幙)倪天奇,邑尉甄昂,己丑岁同游。”旧志注:“皇祐元年己丑,县尉甄昂发荡阴山水。州(幙),州之幕僚官。”此刻字迹漫漶,须细细察看辨认。拾级而上,没几步,岭旁巨石上草书横镌斗大的“天开图画”四字,无边款,相传为宋代朱熹所书。相传自然不能当真。字写得圆浑厚重,笔力道劲,凿刻亦极精工,耐人观赏。石上另有“龙渠”二字(旧志不详)。这几处摩崖出于古人的匠心,安排在这探幽觅胜之处,更步步诱人,游者一上岭则兴致倍增。

洞内岩石,因含质不同,呈紫红、棕黄、蓝黑等色,尤在午后阳光斜照下,绚烂多彩。仰观洞顶两壁相合处,嵌着一条遍体鳞纹的青色岩石,蜿蜒数十米,如龙从洞口绕进,奇趣天成。洞底深处有一岩石,细腻光滑,其形酷似龙爪,从岩壁间探出,刚健猛劲,十分生动。清乾隆年间,闽浙使者兴安苏昌观后留碑,碑文:“神斧划削露鳞甲,洪涛冲激遗筋骸。”咏得多好,可谓淋漓尽致。可惜此碑已毁,仅留一残块,上有“洪涛”二字,笔致粗壮雄健。爪旁一石,应是龙鼻,从前两个鼻孔还有水下滴,奇趣异常。

“江山胜迹”看名家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数量众多,分布集中,时间跨度长,纪念确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雁荡山开发历史,对于研究唐至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沈括等名人、乐清官宦士绅活动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这些题记,虽长期遭受自然风化侵蚀和人为的破坏,许多字迹已经模糊残缺,但这些题记涉及正草隶篆行等书体,体势迥别,风格多异,俨然为一处珍贵的书法艺术宝库。目前龙鼻洞作为雁荡山景区一处人文景观,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

据介绍,唐中期,贞元十年(794)曾任武康县尉的包举来游雁荡,在龙鼻洞留下年代最为古老的摩崖题记。

熙宁七年(1074)四月,沈括察访温台,并深入雁荡山进行考察,在雪洞和龙鼻洞题名,是为龙鼻洞诸题记中名气最大者。

元代统治不满百年,且连年战乱,至正年间灵岩、净名、能仁、天柱、飞泉诸寺均有题名,雁荡以至冷落不堪,洞中仅留题名一处。

明、清两代,雁荡又日趋兴盛,寺宇重建,游者踵接。洞中现存该两代刻石三十处之多。

宋代著名人物留题的有:进士出身,历任大理寺丞、尚书司封员外郎,两浙转运按察使、龙图阁学士,河南寿安人田瑜的题名;庆历初进士出身,历任湖北、两浙、淮南等六转运使,进直龙图阁,后以集贤殿修撰知荆南,徐州丰人李复圭的题名;建炎时统领为抵御金人入侵而死疆场的丁元的题名;嘉泰进士,丞相谢深甫之子,理宗谢后之叔父,临海人谢春伯的题名;理宗淳佑时知温州军兼节制镇海水军,知绍兴府,终宝谟阁直学士,善书,精鉴别,以收藏书画甲于一时的临海人谢奕修的题名;以工部郎守衢州,著有《九经补韵》《六帖补》的山西代郡人杨伯岩的题名。

明代著名的有洪武进士,历官荣禄大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学士,永嘉(今温州)人黄淮的题名;成化间温州府知府项澄和乐清县徐颐的题刻;弘治进士,累官刑部尚书,安徽桐城人钱如京的题名;弘治丙辰进士,历歙县、丰城令,赣州、吉安郡守,晚年盘桓雁山,多有著述的乐清人朱谏题名;弘治进士,历官南京御史,山西布政使,南京太仆少卿以刚正廉明闻世的常熟人陈察的题名,嘉靖进士,历官台州府推官,工部主事、光禄寺丞、湖广布政司参议,所为文章弘衍浩博,长州人吴子孝的诗刻;嘉靖二十年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员外郎、广东南雄府知府,为官廉洁清正的浙江孝丰人高冕的题名;嘉靖壬戌进士,历官监察御史、两度按浙,福建晋江人吴从宽的题名;嘉靖进士、浙江巡抚,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嘉靖七子”之一,以诗名闻世的四川铜梁人张佳胤的诗碑;万历二年进士,曾任湖广武昌卫常居敬的题刻;万历年间总兵,曾镇守浙江、山西,后授援辽总兵,山西永济人杨宗业的诗碑。

清以来著名人物有乾隆间历官广东巡抚、工部尚书、湖广总督,满洲正兰旗人伊尔根罗氏苏昌的题词;同治进士,累官侍讲学士,著有《两浙续辐轩录》《尔雅正郭》《辑雅堂诗话》,广东南海人潘衍桐的题名;同治进士,刑部主事,充总署章京,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我国清季最大藏书家,解放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海盐人张元济和光绪翰林、民国初教育总长,藏书家,四川江安人傅增湘等人的记游碑;光绪举人,曾留学日本政法大学,曾宰直隶大名道,民国间任河南省府秘书,江苏无锡人许同莘的题名;民国十二年温处道府尹,湖北黄冈沈致坚和乐清县长,福建闽清人李藩的题记;民国二十三年乐清县长张叔梅的诗刻等。

“雁山恨事”龙鼻水

龙鼻洞和龙鼻水因为风景别具一格,一直来深为游客所称许。新近有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曾唯辑、张如元校笺的《广雁荡山志》,“龙鼻水”条下有17项记录,其中不乏李孝光、何白、施元孚、朱希晦、林大春等乡贤和历史文化名人,而同一义项里的“小龙湫”条下只有7项,“中折瀑”条下只有1项。

不过多年来,龙鼻洞也曾遭到过很大的破坏。《东瓯金石志》上有清代诗人戴文俊的补注:“爪旁,鼻端小孔,水时一下滴,香滑甘冽。山中各泉,大小龙湫,高二十余处,此景尤为怪绝。”洞中咏赞龙鼻的刻石很多,如明代大将军虞都杨宗业诗碑:“游过千溪百叠山,洞开龙鼻水潺潺。非自山灵留一孔,九秋久旱作甘泉。”

还有个传说,当初这龙鼻一孔流米,一孔滴水。流出的白米供给灵岩寺内和尚,不论和尚多少,只限够吃。后来老和尚贪心不满足,便背根竹竿上去,狠心把鼻孔捅大想多流米。忽然一声巨响,一股大水把老和尚冲走了。此后,这鼻孔一直滴水不流米。导游陪客至此,都喜欢讲讲这个民间故事,而且讲得神奇动听。但目今这龙鼻并不那样逼真生趣了。

戴文俊说:“其爪与鼻洁白晶莹,滑腻非常。李孝光谓是石髓积久化成,非谬。土人削取以为是寒冰石。同治某年,龙竟为人击断,分藏净名寺。余请而观之,叹憾移时。”1979年文物调查时,曾发现洞中石碑碎块,捡取凑合,部分字迹还可辨认:“□经水渍,□□质松。□□岩冰,□□□用。无识游客,任意敲□,莫世莫赎,上干天□,下罹法纲。苦心劝告,□□毋忘。山主人特白。”这是景物受人破坏的实物见证,但此碑也难幸免。据说洞中原有残碑三块,后来都被填路了。戴文俊说得不错:“天下事之坏于庸妄人者,岂独一龙鼻哉!”

被誉为“雁山中兴祖”的蒋希召(字叔南),也写过两则《雁山恨事》,第一则写的就是“龙鼻水”,详细地介绍了大自然的钟灵毓秀如何被野蛮破坏的过程:

灵岩龙鼻水以水从龙鼻流出得名。读昔贤者记载咏歌,已可概见。相传谓古时一鼻流米者,讹也。希召闻之张公月波,此鼻形如马头,嵌空而垂,在今龙爪之内侧,游人以为水冰,常来剥毁。同治某年,有某宦过山,携有卫队多名,皆有快枪,此类丘八见鼻中流水,甚以为奇,即以所携之枪向鼻轰击,你我挨放,轮流不已。鼻也何辜,竟被极刑。其次日,有温岭人购靛青者,住于下灵岩周某家,周某引之来观龙鼻。此温岭人素闻口为水冰所结,取大石尽力向击。鼻于昨日已遭大伤,竟为完全击落。两人当时即行逃奔,吓得手足无措。后有过客见之。当时雁山正在衰败,亦遂无人过问追究。

后知温州府张盛藻过此,命灵岩寺僧将损鼻用铁环钉,旋即剥落,又用石灰制相似者,未几又落。此损鼻非石非晶,量极重,夜间常有光芒。后张盛藻裂石为二,一自携去,一付与张公月波收藏,并作《龙鼻奇冤记》一篇以记其事。年代久远,此记与石均经遗失,诚恨中之恨也。

希召经营灵岩,犹及见敲鼻之周某,谈及此事,犹色变不敢自承。而每年无知游客之敲剥龙爪者尚日有人。希召曾设栏杆护之,而春日则时常需人守护。洞中供观音像,希召曾题一联,以记其事云:遗恨竟无穷,洞不称名,看夭矫石龙仅留残爪;剥肤尚未已,佛应显圣,教往来过客稍放良心。

“国保单位”申报路

龙鼻洞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嶂右第一奇”,也被誉为“雁山碑窟”。清戴咸弼、孙诒让校补的《东瓯金石志》及光绪《乐清县志》对雁荡刻石曾作收录。

1987年,乐清县文物工作者经多年实地调查,广泛搜集和稽考有关文献,并选取二百来处,辑成《雁荡山摩崖石刻》。该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难得的珍贵史料。

1983年4月20日,乐清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乐清县文物保护单位,雁荡山灵岩景区摩崖石刻位列其中,龙鼻洞摩崖题记作为“雁荡山灵岩景区摩崖石刻”一部分。11月1日,乐清县人民政府向浙江省人民政府申请,要求晋升申报龙鼻洞摩崖题记、王十朋墓等三处县级文保单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乐清县文化局组织对包括龙鼻洞摩崖题记在内的雁荡山文物进行普查。

1986年,乐清县文化局为出版《雁荡山摩崖石刻》一书,再次组织进行详细的勘察、拓片、拍照和登记。

198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4月,乐清县人民政府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包括第一批县级重文物保护单位龙鼻洞摩崖题记在内。

1993年6月,浙江省文物局同意设置龙鼻洞保护栏杆。9月,乐清县文化局在龙鼻洞洞口第一坛(最上一坛)置保护性铁栅栏予以保护。

1996年10月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关于划定宁波天一阁等46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批复。1996年11月28日,浙江省文物局转发公布了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06年,乐清市文物馆组织人员编制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四有”档案。

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乐清市文物馆登录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2011年19月,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局委托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等三家单位编制了《雁荡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12年,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正县处事业单位)成立,负责雁荡山旅游功能区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管理利用等,龙鼻洞接受其管理。同时业务上接受乐清市博物馆指导。

2016年8月,乐清市文化机构改革,乐清市文物管理所从乐清市博物馆析出,单独设置,作为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

2018年9月,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委托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编制《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龙鼻洞作为史迹保存区和一级资源,严禁一切建设行为。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