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茶香远飘万里扬 ——记芙蓉茶业的坚守与进击
时间:2020-06-23 15:51:22 浏览次数: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乐清日报 作者:应裕智 字号:[ ]

余升录查看周山茶园。

6月的浙南,仍未走出雨季,海拔700米的周山冈茶园云海缥缈,雾气缭绕。这里有上世纪60年代种植的老茶树,也有刚刚培育的新茶,代表着芙蓉茶人坚守与进击两股力量。

芙蓉茶叶作为“雁荡毛峰”的重要一脉,历史悠久,唐朝开始种植,明清时期曾作为贡茶。近年来,芙蓉茶树种植面积扩大,地理位置优越的新茶园持续开发,茶叶制作、包装工艺不断升级,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芙蓉茶业,迎来了新机遇,开创了新局面。

猴茶的传承

上世纪60年代,雁湖、小芙片区的生产大队大面积种植茶树,尤其是雁湖冈的猴茶历史悠久、最负盛名,唐朝就有僧侣在此种植茶叶。据朱谏的《雁荡山志》记载:“浙东多茶品,而雁山者称最,每春清明日采摘芽茶以贡,一旗一枪,曰明茶,谷雨采者曰雨茶,此上品也。”清代光绪年间,雁茗名声更盛。据《瓯江逸志》载:“瓯地茶,雁山为第一,怯腥腻,除烦恼、却昏散,清积食。”

朱灵光展示茶艺。

猴茶的意思,就是猴子在悬崖峭壁上采得的茶叶,一般来说是在人难以攀登行走的悬崖峭壁上长出的茶叶,品质常常是十分优异的,雁荡山悬岩似柱,峻峰如锥,正是产好茶的地方。

2010年,雁南周山自然村的余升录注册了“猴茶”商标。“‘猴茶’商标原本被湖北一家茶业公司注册,该公司后来不生产茶叶,注销商标。得知这个消息,我立即委托北京商标事务所代理注册。”余升录说,“‘猴茶’是雁荡毛峰的前身,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雁荡毛峰称为‘猴茶’,猴茶有其独特的历史与故事。”

在《清稗类钞》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温州雁荡崖有猴茶,有猴每至晚春,辄采高山茶叶,以遣山僧,盖僧常于冬时知猴之无所得食,以小袋米投之,猴之遣茶,所以为答也。”

余升录曾多次拒绝茶商高价收购“猴茶”商标,他希望将“猴茶”打造成“雁荡毛峰”之后的又一张金名片。

技术再升级

2006年,何圣松注册了“绿芙”商标,致力于打造高端绿茶,近几年被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浙江名牌农产品。“麦西的茶园茶种丰富,从2月15日开始采摘茶叶,最先是乌牛早,然后是中茶108、龙井长叶等,谷雨之前结束采摘。”何圣松介绍,这几年在不断尝试改进制茶工艺,讲究看茶制茶,根据茶叶的色泽和香气,随时变化炒茶的温度、火候,以及揉捻的力度、时长。

余庆设给茶树施有机肥。黄邦盛 摄

何圣松不轻易错过任何学习茶艺的机会,2018年参加了在临海举办的浙江省茶叶高级研修班,次年参加了在新昌举办的绿茶研修班。“我从中学习了茶叶制作、销售、团队管理、消除病虫害等知识,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还有机会和各地茶商交流茶事,吸取先进的经验技术,收获颇丰。”何圣松说,他还学习红茶制作工艺,红茶的保存时间相比绿茶更长久,销售周期也更长。

近几年,余升录一直在推行制茶和包装的机械化、自动化。“人工炒茶质量不稳定,工人的经验、技术,甚至是体重、手劲,以及是否抽烟、喝酒都会导致茶叶的质量参差不齐。全自动化制茶适合批量生产,确保茶叶质量稳定。”余升录说。

去年,余升录高价购买了一台茶叶包装机,对茶叶包装进行换代升级。“顾客们都喜欢小包装,更加清洁卫生,不易受潮,便于携带,也更显档次。”余升录说。

为了提升茶业的市场竞争力,今年春季,雁湖七尖峰茶场负责人卢庆设花了大价钱,从武夷山请高手来制作红茶。“4天时间花费了上万元,但确实物有所值。”卢庆设说,“以前常听说茶叶生长时会吸收茶树周边的花香,摊青时花香会散发出来,我还是第一次亲身体会呢。”也基于此,尚古农场负责人卢庆威利用花果周边地块种植茶树,提升茶叶芳香。

芙蓉很多茶场都使用茶籽饼、牛粪等天然有机肥料。雁湖七尖峰茶场和芙蓉镇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合作,回收餐厨垃圾,发酵成肥料。“天然肥料相较化学肥料,会使土质更松软,茶树能更好地吸收土壤养分。”卢庆设说。

翻新老茶园

余升录今年50岁,浸淫茶事已有三十载。1991年,20出头的余升录在杭州经商,接触西湖龙井,从此爱上品茶。“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一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他向我介绍了很多关于茶叶的制作工艺,使我对茶叶产生浓厚的兴趣。”余升录说,他想起家乡有一片荒废的老茶园,希望能够重新开发。1999年,余升录回乡承包茶园。

“绿芙”麦西茶园茶叶采摘。

周山自然村位于雁湖冈西北面,山路蜿蜒,云烟氤氲。在一个平坦的山头有一片老茶园,当地人称之为“大坪”。“上世纪60年代,周山村生产大队种植70多亩茶树,后来随着茶叶的经济效益降低,以及改革开放后大批村民外出经商,茶园荒废了,大约有一半面积改为种植番薯。”余升录介绍,周山冈还有一片100多亩的茶园,也经历了相似的命运,上世纪80年代,村民追求经济效益,改种柳杉。余升录承包老茶园后,对茶树进行补植、养护。“老茶树都是乌牛早。当时正逢品质优良的鸠坑种在全省推广,于是新种植了鸠坑种。”余升录说。

雁东小芙自然村也有200多亩的老茶园。“茶二代”何圣松今年36岁,算是芙蓉茶人中的后生。他继承父业,成立了乐清市芙蓉茶叶专业合作社,承包了小芙茶园,又在雁东麦西自然村开荒了600亩新茶园,去年在海拔700米的小舟山承包了200亩茶园,成为芙蓉镇茶树种植面积最大的茶企。

此外,雁湖尚古山、雁西七尖峰等地的老茶园也经过一番改造,焕发新生,出产新茶。

激活劳动力

雁湖七尖峰茶场海拔640米,没有通车的山路,从雁西上马石自然村至茶场,需步行三四十分钟。峰顶视野开阔,四周皆美景,东邻能仁寺,南瞭乐清湾,西望白龙山,北仰雁湖冈。卢庆设在峰顶种植了200亩茶树,物资运输全靠骡力,2017年,安装了运输索道之后,茶园得以进一步建设,产能不断扩大。

“山上基础设施齐全,今年4月采摘季,可以同时满足70多人的餐饮和住宿。”卢庆设说,“很多村民到了退休的年龄,结束了外面的生意,成为了乡村闲散劳动力。五六十岁很难从事工业劳作,但是农业方面还大有用场,大部分人年轻时都从事过农业,有丰富的务农经验,容易上手。”

乐清市芙蓉茶叶专业合作社在生产高峰期要同时聘请60多名工人。很多工人全年在茶场工作,除了茶叶采摘,还从事茶树裁剪、拔草、施肥、除虫等工作。麦西村民卢赛迪今年70岁,在茶场工作了十几年,最忙的一个季度可以收入1万多元。

周山自然村一些村民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余升录鼓励他们种植茶树,并提供茶苗。“他们可以将鲜叶卖给我,省去采摘和制作费用,一亩茶田可净赚1800元。”余升录说。

销路有高招

芙蓉镇是闻名全国的“钻头之乡”,在全国同行业市场中占了三分之二的份额,钻头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芙蓉茶业的销路嫁接钻头,销往全世界。

卢庆设创办乐清市绿箭工具有限公司有11年时间了,一有顾客来访,他就以好茶招待。每逢春季出了新茶,也会寄一些给客户品尝。“客商喝过后,感觉口味好,就会5斤、10斤地大批量购买,自饮或送人。”卢庆设说。

芙蓉当地的钻头企业也常购买本地茶叶招待客商或作为礼品。“很多企业主一到采茶时节就会打电话过来预订新茶。今年,方大控股有限公司从我们茶场采购了50公斤茶叶。”卢庆设说。

芙蓉商人遍布世界各地,在全国各大城市成立商会,都成为了芙蓉茶叶的代言人。“北京、天津、武汉的芙蓉商会都和我们有紧密的合作。”卢庆设说。

“通过钻头和芙商,‘绿芙’茶叶销往了俄罗斯、美国、巴西等地,去年在越南也卖得相当好呢。”何圣松说,“东北人喜欢红茶,甘肃、内蒙人喜欢绿茶,可以说有芙蓉人的地方就有芙蓉茶叶。”

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热门的电商平台罕见芙蓉茶叶的踪迹。卢庆设解释道:“与西湖龙井、铁观音、祁门红茶等家喻户晓的大品牌相比,芙蓉茶叶名气不大,而茶叶价格又处于中高端价位,市场竞争力不足。”

要想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要让其更加深入地了解茶叶的种植与制作过程。2014年,原本一直在北京开茶店的黄福清带着他的云谷茶业生产的绿茶参加第十届乐清市名茶评比会,成为一匹黑马,获得该赛事金奖。这让他明白了酒香也不能藏深巷。在男女老少都爱玩抖音的时代,其妻子朱灵光通过抖音宣传自家茶叶从种植到制作的全过程,“收割”了一批新客户。

普及茶文化

黄福清是芙蓉镇长徼村人,茶园位于该村的梯云谷景区入口,四面环山,气候温暖湿润,远离工业区;朱灵光是福建福鼎人,娘家世代经营福鼎白茶。两人因茶结缘,茶友们戏称这是雁荡毛峰和武夷岩茶的碰撞与联合。在制茶工艺上,两者互补;销售方面,更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喝对茶,养生;喝错茶,伤身。”朱灵光说,在销售茶叶的同时,也在推广茶文化,两者相辅相成。夫妻俩的茶店开在芙蓉镇镇前路,装潢古朴,环境优雅,已经成为了芙蓉茶友的集聚地。

“红茶是一种发酵茶,绿茶没有经过发酵,制作比较简单,原料非常鲜嫩,所以两者有着不同的冲泡方式。”朱灵光说,“红茶用沸水泡,水开始沸腾后约30秒的时间,最适合不过了;绿茶一般用80度左右的水冲泡茶。玻璃杯最佳,茶汤颜色逐渐变化,茶烟缓缓飘散,茶芽会在杯子中渐渐舒展、上下起伏,称为‘茶舞’。” 朱灵光泡得一手好茶,经常向茶友们介绍各种茶叶的不同泡法和功效。

早在2000年,余升录就在乐清市区县前路开设雁鸣日出茶庄,是乐清市区最早的茶叶店之一。“当时,茶庄位于乐清最热闹繁华的地带,生意非常好,从早忙到晚。”余升录说。2008年,他在乐清市区旭阳路开设雁鸣茶馆,推广茶文化,开展茶艺课、茶艺表演等活动,还曾邀请中国茶艺大师袁勤迹表演茶艺。他说:“我读书不多,原本性格暴躁,接触了茶文化之后,改变很大,内心逐渐变得平和沉稳。”

如今,茶文化在乐清盛行。芙蓉很多人家以及企业的会客室都设有茶桌,大家日益崇尚以茶代酒、以茶会友的社交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