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东瀛的雁荡高僧 | |||||
|
|||||
日本圆觉寺的无学祖元雕像。图片由浙江商业大学东语学院江静院长提供。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堪称大隐之境。 相传十六罗汉之第五尊者诺矩罗为雁荡山开山之祖。诺矩罗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后来出家,佛祖让他静坐修行,以摒弃当兵时的粗野性格,后修成罗汉。据佛典《法住记》记载,早在晋永和年间,阿罗汉诺矩罗率三百弟子居雁荡山。 唐朝名僧贯休作《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诺矩罗在雁荡山修行之说。 此外,有人把北宋时第一个在雁荡山建寺的全了法师看作雁荡的开山祖师。历史上,雁荡山曾出现过不少高僧,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在史学上颇负盛名的高僧,在雁荡山的地方文献,包括当代各种典籍中却少有提及,成为沧海遗珠。曾任雁荡山能仁寺住持,在日本禅宗史上赫赫有名“佛光派”始祖——无学祖元就是其中一个。 无学祖元(1226 一 1286),初字子元,后自称祖元,道号无学,俗姓许,今浙江宁波人。其叔父为杭州净慈寺北磵居简的法嗣,宁波阿育王寺四十四代住持;其兄为昌国府延福寺住持。无学祖元十三岁时,在叔叔物初的推荐下,随兄怀德投奔杭州净慈寺的住持北磵居简出家。翌年,礼拜“五山”第一的杭州径山万寿寺住持无准师范为师,用心参禅,成为无准师范的关门弟子。 无准师范圆寂后,无学祖元历参诸方,包括杭州灵隐寺的石溪心月、虚堂智愚,以及宁波育王山广利寺的偃溪广闻;当过东湖白云庵、台州真如寺、温州能仁寺住持,享誉一方。 1279年,无学祖元应邀东渡扶桑弘法,住建长寺,出任镰仓建长寺第五世住持;后建圆觉寺,为开山初祖;1286年,无学祖元圆寂,年六十一,有《佛光国师语录》遗世。 无学祖元一生最精彩的故事,就发生在雁荡山。 那是1276年,忽必烈率领蒙古铁骑渡过长江,直取南宋京城杭州。不久,元军攻入温州,杀进雁荡山能仁寺。此时,寺中众僧闻讯纷纷逃离,只有无学祖元一人端坐禅堂。元军首领举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大声威胁并要杀了他。无学祖元神色泰然,缓缓地吟诵了一首“临刃偈”: 乾坤无地卓孤筇,且喜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 “筇”是一种竹子,又叫罗汉竹,古人常用它来制作手杖。无学祖元的意思是说,天地如此广大却觅不到老僧我的立锡拄杖之地。他这句偈诗有两重所指,一指国土被残暴的敌军侵凌,四处流离的老百姓痛失家园,连一杖可以安身的地方都没有了;二是暗指自己已彻底亲证“本来无一物”的法身境界。随后说,山僧我早已亲见人空、法空的真理。因此,你也用不着对着虚空咆哮怒吼。请珍重自己手中所持的三尺之剑吧,就算刀剑来斩老衲的头颅,也好比那闪电的光影来斩杀春风一般! 元军将领被无学祖元安然不动的道力镇住了,气焰顿消,作揖赔礼之后灰溜溜而去。 无学祖元书法作品。图片由浙江商业大学东语学院江静院长提供。 这段传奇在《元亨释书》《延宝传灯录》《扶桑五山记》等典籍中都有记录。日本僧人天岸慧广在《佛光国师语录》里的描写更为形象生动: “面对屠刀,禅师一不逃,二不慌,他端坐禅堂,泰然自若。并高颂诗歌,向杀手坦陈心迹:天地间虽然没有一枝竹子站立的地方,可是我也早已经把人世看空;收起你的宝剑,放下你的威风。不管你有多么快捷的刀法,砍下的不过是一缕春风。” 1281年,元朝蒙古大军再次攻打日本。当时掌权的日本第一号人物、镰仓幕府第八代执权北条时宗将军,深深佩服当年无学祖元一人喝退元朝大兵的气概,急急向无学祖元求策。无学祖元奋笔写下“莫妄恼”三大字,垂示北条时宗果断迎敌。在抗元的“弘安之役”中,无学祖元的禅法作为日本武士阶层的精神支柱,对取胜强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286年,无学祖元圆寂后,日本天皇敕谥“佛光国师”,并由后光严天皇加溢“圆满常照国师”。人们或许听说过日本的武士道与武士道精神,听说过日本武士道的魂魄就是生死毫无挂碍、临阵彻无恐惧!殊不知,日本武士道的这个魂魄,却和前往日本弘法的无学祖元不谋而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