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雁荡山能仁寺重建记
时间:2022-03-25 15:25:54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雁荡山管委会 作者:余若鹏 字号:[ ]

能仁寺晨曦。何磊 摄

能仁寺大铁镬旧年图像。 图片来源网络

能仁寺旧影。张朋强提供

元李昭《雁荡山图》中能仁寺。张朋强提供

前不久,浙江省佛教协会召开换届大会,温州雁荡山能仁寺方丈了法法师因德高望重当选为浙江省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作为雁荡山十八古刹之一的千年古刹雁荡山能仁寺再度引起了各界关注,雁荡山作为佛教名山的影响也日渐扩大。

能仁,梵语的意译,意思为有能力与仁义的智者,也就是指佛祖释迦牟尼。《魏书·释老志》:“所谓佛者,本号释迦文者,译言能仁,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这是能仁寺得名来历。温州雁荡山能仁寺始建于北宋年间,即公元999年,位于雁荡山大龙湫景区,燕尾瀑旁,四十九盘岭和筋竹涧交界处。

温州雁荡山能仁寺俗称大镬寺,因为寺内能仁寺中有一大铁镬,高1.38米,直径2.4米,镬重18500公斤,系1092年(北宋元祐七年)所铸,大镬的作用历来众说纷纭,个人以为应该是蓄水以备救火之用。能仁寺初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南宋时期,因为地处通往都城杭州的古道旁,鼎盛时期人员往来频繁,据说有僧人三百,香客每日千人。因此也有人说,大镬是煮饭用的,显然煮饭做这么大的锅,不实用。斗转星移,到上世纪90年代,能仁寺香火渐熄,唯有大镬犹存。了法师说:当时大雄宝殿还在,寺僧都走了,都荒废了。大镬还在,大镬亭也在,前前后后都种上了茶树。  

重修能仁寺,推动雁荡山旅游文化事业发展,摆在时任雁荡山管理局(雁荡山管委会前身)党委书记杨光松的面前。杨光松说,雁荡山是名山,名山要有名寺,还要有名僧。

雁荡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建能仁寺也不是说干就能干的。雁荡山管理局走出的第一步是,赴杭州征求老同志的意见。这里是老同志陈法文、邱清华、周丕振、丁世祥、蔡扬蒙、胡理琛等战斗过、生活过的地方。老同志们一合计,要支持雁荡山发展旅游事业,要丰富雁荡山旅游文化业态。老同志们还提笔致函乐清市委、市政府,要求当地党委政府支持能仁寺恢复重建。

第二步是收回能仁寺旧基。能仁寺当时原地基都分给周边村民种茶。杨光松回忆,当年花了160万元收回了旧基,主要适用于村民的青苗补偿。

地收回来了。杨光松说,“台搭好了,谁来唱戏”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的乐清佛教协会会长了我法师推荐了时在厦门南普陀、闽南佛学院的了法法师。了法法师是乐清象阳人。

时光到了1998年。杨光松一行到厦门,邀请了法法师来雁荡山看看。

当年,了法和达慧法师(当时也在闽南佛学院授佛学,现在在乐清柳市青莲寺主持)来到雁荡山。第一站,先到真际寺。真际寺也是雁荡山十八古刹之一,如果真际寺先行重建,也是可以的。然后去能仁寺。了法法师说:“这个地方好,交通也方便,历史上也有记载。”“在雁荡山待了2天,住朝阳山庄,还去了雁荡山的最高峰百岗尖。”了法法师回忆道。

万事俱备,接下来就是建了。雁荡山管理局委托浙江省规划设计院设计,时任该局副局长林鉴摄具体负责。现在大家都没说建设的辛苦,但当年肯定一言难尽。和一般寺院建设不一样,能仁寺最先建的不是大雄宝殿,而是厢房。厢房建好之际,2000年5月,美国夏荆山居士来,建议能仁寺大门偏东转15度,并针对前方火焰峰。这样一转,寺院显得更为开阔、庄严。荆山居士:“二十年后能仁寺大兴。”至今20多年,能仁寺大兴,雁荡山也必将大兴。

重建期间,杨光松、朱知喜等雁荡山管理局时任领导曾赴香港征询南怀瑾先生和竺摩法师重建能仁寺的意见。南怀瑾热情接待了家乡来人,支持能仁寺重建,但婉拒了要建南怀瑾书院的建议;竺摩法师当时身体欠佳,由其弟子牵线将竺摩法师纪念馆最终落地在能仁寺内,为雁荡山更添一处人文景观。

重建资金遇到困难。雁荡山管理局出资解决一部分。时任闽南佛学院教务长的梦参长老卖了修行之处厦门东方山庄筹资300万元,建天王殿、钟鼓楼、法堂。雁荡山观音洞心参法师筹资180万建设大雄宝殿,其中台州的中国星星集团创办人叶仙玉先生出资30万元,至今有碑刻为证。

能仁寺是2006年12月11日举行的落成典礼,从1999年10月开工到落成,雁荡山管理局历经了四任五位书记、局长:杨光松书记、张华吾局长、张国谦书记、陈胜峰书记兼局长、吴云峰书记兼局长。落成仪式经过不再细叙,单说那天原来下雨,待能仁寺开光之时,云开雾散,吉日高照,杨光松老书记当时赋诗一首:

清晨入古寺,细雨能仁前。

黛瓦颐山色,黄墙悦燕潭。

旧镬传千载,新钟响九天。

僧颂仪轨时,云开巳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