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古刹重建焕新颜 | 灵峰景区真际寺 正式重建落成
时间:2024-05-16 09:06:40 浏览次数: 来源:雁荡山发布 字号:[ ]

“龙湫雁荡经行处,断取松风万壑来。”5月12日,继奠基典礼时隔六年之后,雁荡山真际寺落成开光典礼在雁荡山灵峰景区圆满完成。

1.jpg

真际寺是雁荡山十八古刹之一,位于风景秀丽的雁荡山灵峰景区真际谷内,初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熙宁元年(1068年)赐额后废。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均有重建。历经千年风雨,却禅韵悠长,留下了宋释平庵、明释体如、清释定生、民国释白波等众多的高僧大德的足迹和文化遗存。2018年,真际寺在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现任住持济群法师的发起下,开始自筹资金并陆续投入到古寺恢复重建,历经六年时间,终于落成。

2.jpg

胡安明 摄

真际寺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哲嗣孙科生母卢太夫人游历此地看上了真际寺的清幽,曾住在此寺疗养过一段时间,并在寺的前面种了200棵桂花树。这段故事和遗留的珍贵遗跡,又让古老的真际寺与民国及中国近代史联系在了一起。这不仅在雁荡山,就是在整个温州地区也很难得,随着时间的流失和"民国热”的兴起,其历史的价值将越来越高。真际寺重建前存有西厢房四-五间、围墙等建筑系民国25年(1936年)再建。元朝李孝光、明代项守祖等为真际寺写有诗词。寺四周有宋摩崖石刻6处。

3.jpg

孙科为生母卢太夫人栽种的桂花林

重建后的真际寺,整体建筑为唐风宋韵与现代元素相融合,以生态寺院建设和管理规范为蓝本,不仅恢复了昔日的庄严肃穆,更是在设施完善、功能优化的基础上,注入了新时代汉传佛教建筑特色,融汇了生态寺院建设的理念,彰显了这座千年古刹的佛教文化底蕴,也有利于推动雁荡山文化的进一步挖掘。

4.jpg

梁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