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瞧,“鸟中大熊猫” 生物调查首次在雁荡山发现黄腹角雉
时间:2025-03-26 14:53:46 浏览次数: 来源:乐清日报 作者:董露露 字号:[ ]


红外相机拍下的黄腹角雉。

“雁荡山拍到了‘鸟中的大熊猫’——黄腹角雉!以前,有人说乐清有黄腹角雉,都是口头流传,实际却没有东西可以佐证。但在这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过程中,我们首次在乐清记录了黄腹角雉,有照片为证。”温州市生态环境局乐清分局工作人员兴奋地说。

记者了解到,工作人员说的这张黄腹角雉的照片是在雁荡山山区林地里拍摄到的,利用的是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布设了60多台红外相机用于调查。”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只拍摄到一只黄腹角雉的身影,但是有一只的存在,就代表有一群存在的可能性。为了让黄腹角雉能在生态环境中良好地生活下去,他们希望市民尽量不要去寻找、打扰它们。

黄腹角雉属于鸡形目雉科,别名角鸡、寿鸡,我国特有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物种,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有“鸟中的大熊猫”之誉。黄腹角雉也是温州本土特色的珍稀野生动物物种,位于泰顺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黄腹角雉的重要保种基地与科研基地,是目前我国已知的野生黄腹角雉种群密度最高的区域。

日前,历时两年多的《乐清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项目》报告出炉,这是乐清首次对全域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深入、规范的调查。

据工作人员介绍,生活多样性调查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艰苦的工作,本次调查共涉及生态系统、陆生高等植物、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类、昆虫、大型真菌、水生生物、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等多个类群,每个类群都要配置不同领域的专家团队。根据技术要求,他们在空间上,把乐清分成若干个10公里×10公里的工作网格,专家们需要上山下河;在时间上,调查贯穿一年四季,专家们还需根据各类群不同的生活习性安排工作时间,例如鸟类专家需要清晨4~5时出发,昆虫专家需要夜晚灯诱,两栖爬行专家需要在凌晨调查。

本次调查共涉及生态系统、陆生高等植物、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类、昆虫、大型真菌、水生生物、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等多个类群,共实际调查到物种1956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40种。其中,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包含4种植物和3种动物,4种植物为南方红豆杉、苏铁、银杏、水杉,3种动物为黑嘴鸥、黑脸琵鹭、黄腹角雉。

通过这次调查,乐清市基本摸清了全域生物多样性的“家底”,为乐清市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等提供了本底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