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联合国专家组“把脉”雁荡山 让地质公园最大化惠及社会大众
时间:2025-07-16 16:09:44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冉梦蝶 字号:[ ]

7月9日至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估考察组——日本籍专家新名·阿津子与西班牙籍专家卡玛·帕特丽夏·萨尔曼·蒙特一行,来到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关键性的实地评估。

2005年,雁荡山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称号,由雁荡山、楠溪江、方山—长屿硐天三大各具特色的园区组成,是首个以中生代火山地质地貌景观为主题的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岩石、水流、生命的交响曲,世界一大奇观”。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要求,世界地质公园每4年接受一次评估认证。

此次考察不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展的第五次中期评估,也是该世界地质公园扩园审核的关键环节。去年,雁荡山地质公园正式申请扩园,原面积为298.8平方千米,扩园后总面积为462.8平方千米,扩园范围包括上保山景点(位于温岭市温峤镇上保山)等原边界周边区域。本次扩园共有6处地质遗迹及10处人文景观资源亟待保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早期红层砂岩丹霞地貌的发现,它完整呈现了雁荡山地质公园从内陆湖盆沉积(红色砂砾岩)到火山喷发覆盖(火山岩),再到风化剥蚀形成独特地貌的完整演化过程。拥有这块区域的地质遗迹资源使扩园后的雁荡山拥有了更加完整的地层演化序列,并将有力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为期5天的行程中,专家组深入三大园区核心区域及新扩区域,通过严谨的科学考察,重点评估公园在地质遗产保护、科普教育、社区参与及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成效。他们充分肯定雁荡山价值卓著的核心地质资源,是揭示地球早期演化历史和流纹岩地貌奥秘的天然窗口,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与巨大的科普、研学潜力;认为公园在保护地质遗迹、推动科研合作、普及公众教育、创新生态旅游模式、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每一条都有进步”;并对“地质+生态+文旅”的社区发展模式、地质公园管理的数智化实践、完善创新的“地质+非遗”科普体系,给予了高度赞扬。

在工作反馈会上,两位专家对雁荡山在遗迹保护系统性、社区受益机制、合作伙伴扩容、地校科普创新、跨国交流开展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很欣慰看到有这么多年轻人关注并参与到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工作中来。比如在雁荡镇第一小学,园区与学校开展的系列科普活动;雁荡山游客中心及数智运营中心,年轻的团队创新运用智慧管理手段;在方洞、灵峰、长屿硐天等核心遗址处,悬崖咖啡、洞穴咖啡、岩硐音乐厅吸引了很多年轻游客,给了我们意外惊喜。我们希望这些经验与模式能够推广到更多地方,让地质公园概念更广为人知的同时,平衡好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新名·阿津子说。

卡玛·帕特丽夏·萨尔曼·蒙特则希望雁荡山能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和分享地质公园发展成果。“我们在清和公园游船、在丽水古街听昆曲,还见识到了铁皮石斛、麦饼等美食。我们能否缔结更多这种有知名度,能够体现地质、生态及民族、民俗文化特色和科普科研价值的合作伙伴,从而实现人文基因、地域风物对地质公园的引流?一同在地质科普知识宣传与普及、旅游景点开发与建设、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产业经营与民生改善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让地质公园最大化惠及社会大众。”卡玛·帕特丽夏·萨尔曼·蒙特说。

据悉,两位专家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档案资料并结合实地考察相关情况,将形成完整详细的报告,提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最终评估结果,将于2025年9月举行的全球地质公园理事会上正式公布。